2014年终总结(物联)

从 2014-08-11 到 2015-02-11,刚刚满半年。翻开当时写的记录,还记得那段时间其实有很多选择,而最终我选了物联。虽然不是待遇最好的,却是最能让我充满热情和憧憬的一个行业——智能家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自身尚存的缺点

一、恃才傲物。

这是一个新问题,因为为今很多年轻人会错拿无知当个性(达克效应)。

自小我父母就教导我说“自后者人先之,自下者人高之。”凡事以和、宽容、谦逊为做人根本。我也自知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所以,总是要求自己多学习,少说话;多做事,少做梦。虽然在工作中偶尔会被一些幼稚的问题气恼,但有一句古话“说才高不必自傲。”,其实还是自己未达到这样的高度。所以今后的工作中还需克制自己,更加谦逊。

二、避轻就重。

作为一个专业的技术人,可能内心最深处还是只是想浸淫在某一块技术的海洋中,做一些有深度的钻研。虽然很多方面懂得不少,却并没有做得面面俱到,总是觉得太简单的事情就放给其他人去做,自己来做会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但根据墨菲定律,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所以即便想要先行深入,却还是会需要停下来等,或者再回过头来帮忙。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三、杂而不精。

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千古难见。坦白说,我什么都懂点,但什么都不精。就如整理需求文档一事,虽然经验上明白该怎么做,但实际在辅助蒲茂林写的时候,很多细节元素还需要先检索才明白具体是什么。还是需要深入了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是成事之道。

自我感觉的亮点

一、高效率。

善于安排时间,并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是我事半功倍的秘诀。工作之余,也会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如对理财投资、奢侈品、游戏、学习提高等也广泛关注。并且,我会经常将一些提高效率的方法和经验和其他人分享。

二、高要求。

我最反感想当然,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力做好。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不畏困难。UI 设计中需要建模处理的,用 PS 做出简单模型效果;APP 应用中算法偏差大的,绘制数学模型写出精确算法,比如摄像头 APP 中的手势识别部分用的就是我设计的优化算法。

三、高主动性。

不会思考,则只能被动。创业团队要的是激情,如果总是在等事做,或者被动跟着别人的脚步走,会跟不上团队进步的节奏。干一行要爱一行,我想要做的,是能够放到我自己家里的智能产品,是我自己和家人都会喜欢用的高端产品,所以会多考虑一些,将思想和感情注入到自己的产品设计中。

工作中的问题

用盖房子来比喻做产品,楼想建得高,根基得打得深。由于目前团队根基尚浅,所以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团队太年轻。

年轻是无知的代名词,年轻就需要成长。跟着团队一起进步,才能更加珍惜所取得的成就。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做产品也是一样,不做出更好的产品超越已有的,丰富再多经验那也只是在倒退。厚积而薄发,所以我个人会不断做深层次的积累,也希望团队能够往深度、高度、广度这样的方向发展。

二、体制不健全。

最大的体现在公司群,动辄会有检讨、扣分,检讨来检讨去,扣分来扣分去似乎已经形成套路,总是那么些面孔,也不见有什么实质性的措施。另外,部门内部和部门间的配合没有明确的规范流程,导致工作开展受阻,效率低下。开会的次数较多,很多会前应当小范围准备的工作都留到会上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并且对于规范、流程、体制的理解欠缺,曲解了各阶段会议和评审的目的和意义,忽略了各类文档的价值和作用。

三、文档匮乏。

文档撰写和 UML 建模都属于产品和技术人员必备的基础技能。虽然一些大团队会配备专门的文档工程师,但不代表做设计和研发的人员就不用输出文档了。项目中,人人都是文档工程师,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开发、测试等都可以转职专门做文档工作。

四、产品有待提高。

我们现有的产品市面上都有同类型产品,并且我们的网关稳定性差,App 体验也不好。虽然我们一直在说我们起步早,但却并没有发现什么走在行业前沿的核心竞争力。

后边的问题实际上也还都是团队太年轻的问题。要有动力,就得有压力。有不足,才有改进的空间。

量化工作统计

过去的 2014 年里,参与 GitLab 项目 13 个(其中创建 10 个,协作 3 个),输出代码总计 184.6 万行(其中 GitLab 上提交 22.2 万行),目前在运行系统 5 个(API 接口,后台定时任务,VAdmin 后台,SSO 帐号管理,UDP 心跳处理),输出各类 UML 等图稿 65 张,文档 30 篇,为团队提供各类学习参考资料百余篇,为公司其他部门如海外部(周小洁)、网站组(江涛)、软件部(邹峰)等多次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code

非量化工作统计

将系统从用 PHP 开发转移到用 Ruby on Rails,最终确定使用 Node.js,并且多次推翻重做提提高系统的性能。从对 Node.js 一无所知,到能够实现功能,再到能够针对性能进行进一步优化,收获了不少。
刚进公司便参与了对路由产品的规划设计。在路由项目中,提出了“简单化智能”的概念,并将目光投向中老年市场。在国庆节时设计了最初的服务器架构,由于对于 OpenSips 所承担角色理解的不到位,忽略了其通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性能问题。后来参与摄像头项目的服务器端支持,配合 App 完成了接口的支持,进行对 OpenSips 的功能性扩充。​

在手头工作完成的前提下,在做一些关于数据计算处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面的预研和积累。此外,用心帮助团队其他人共同进步,建立了产品思维学习群,组织过几次产品思维训练,并不定期分享一些优秀的经验和技巧。

引入了之前累积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包括规范化的体系,如 CMMI,ISO27001 等,并且深入研究了敏捷 Scrum 模型。回顾过往,我依然还是一个新人,对于团队的融入还有欠缺,所以虽然尝试过旁敲侧击将这些成熟的体系慢慢灌输给团队却不尽如人意。体系规范无好坏之分,重要的则其善而行之,改善工作结构,提高协作效率。

将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元化思想融入到产品项目中。如睡眠者效应(心理学),通过对用户的心理按时潜移默化地培养用户习惯。如 KISS 原则(电影理论),“Keep It Simple, Stupid.”把产品做的连白痴都会用,追求简约而不简单。如帕累托法则(管理学),对用户需求理性取舍,满足用户所有的需求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需要筛选细化,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如长尾理论(统计学),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可以通过低门槛,高基数的方式从微利中累积,淡化产品硬件价值,通过增值服务创造更多价值。

外界的这一年

2014 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发生了很多大事件。

其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有:

一、亿觅创意获得千万投资。

亿觅(emie.com)是一个建立于 2012 年的设计师众包社区。当时我在之前的公司参与一个类似的设计师社区项目么么(memeing.cn),明信片在线设计和在线销售的平台。明信片现在已经慢慢退出人们的视线了,设计师也只是一个小众的群体,所以我对产品的定位存在异议,最后意见的分析让我选择离开。而亿觅很及时地意识到路线的问题,并进行了转型。现在他们的供应链已经基本健全,智能手表也已经即将出货。

二、拉手和三胞联姻。

弱弱联合的出处。现在再看,也基本上销声匿迹未有作为。强强联手才是致胜的关键,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祝好运。

三、小米入股美的。

12 亿多的投资是不小的手笔。小米对于智能家居的野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而一直以来小米最大的问题在于抄袭和低端。小米最大的优势在于资金链和供应链,但从技术链而言,可以算近乎为零。而因为小米的大手笔,其麾下也有几个技术大牛,目前小米的存储和计算团队 14 人,负责运维高达 15 个业务集群。也该是时候打造我们自己的高素质后端团队了。

四、联想收购摩托。

成长和成功未必都是一个劳累艰辛的过程。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联想需要担忧的问题恐怕得不少。相较而言,我更为欣赏谷歌的远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三思而后行,方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2015 年工作计划

一、参与完成多功能网关产品的服务器端支持。

优化现有接口性能,根据通讯协议优化业务流程,高质量完成功能模块。其中有一些需求可以预先做技术的累积,如语音控制、天气预报的语音合成等语音相关技术准备安排部门成员做深入的挖掘。我自己将对人机交互,机器学习,数据计算进一步研究。

二、完善 VAdmin 系统。

打造一个完善的多元化监控、管理、运维云平台。现有管理系统中已经完成的模块有产品类别管理,版本发布,设备管理,日志管理,APP 错误收集分析;正在做的模块有网关后台的统计分析,APP 统计分析;准备做的模块有性能检测,运维管理等。

三、安排团队培训。

已经安排联系了一些商业模式、文档建模相关的无偿培训指导。如果条件允许,还将计划申请一些外聘专家来进行团队内的研讨,进一步提高团队的技术水平、优化调整技术方向。

四、规划一款定位中老年市场的产品。

发烧、追求极致、自己动手,一直都是我的标签,但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总是不断会想,如果我老了之后,该过怎么样的生活。想要做中老年的产品,不仅仅是为了我家里的长辈,也是在为我自己准备。我一直坚定认为,未来的几年中,中老年市场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并且会一直持续很久。在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影响下,开辟中老年智能产品市场,只是早晚的事情。先人一步,遍地黄金。

结束语

2015,智能家居将遍地开花。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有超越,有停滞。不论过往是进步还是倒退,把握当下。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就像没有人能够改变过去。与其记录历史,我更愿意去创造历史。

不求做伟大的人,却要做大写的人,这就是我。

作者

Willin Wang

发布于

2015-02-14

更新于

2022-04-10

许可协议

评论